新闻动态
化验员原始记录培训核心内容
1. 人员签名管理
①所有实验人员及负责人需在原始记录后逐项签名,确保责任可追溯,禁止代签。
②涉及多环节操作的记录(如样品接收、仪器使用等)需对应责任人签字确认。
2. 格式与内容标准
①记录需包含唯一性标识(如样品编号、检测项目、日期等),确保信息完整可查。
②文本需规范使用术语,避免错别字、符号错误或涂改,修改处需标注并签字。
二、数据准确性控制
1. 有效数字处理
①培训有效数字修约规则(四舍六入五成双),确保数据修约符合标准。
②加减乘除运算中保留适当有效数字位数,以精度最低的数据为基准。
2. 误差与偏差管理
①明确允许差范围,对边缘数据需复检并记录复检流程。
②区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,记录异常数据需备注原因及处理方式。
三、操作合规性培训
1. 实验方法与流程
①根据标准选择检测方法(国标、行标或客户指定方法),并在记录中标注依据来源。
②详细记录操作步骤(如滴定管涂油、试漏、装液等关键操作)。
2. 仪器与试剂管理
①记录仪器使用状态(如检定日期、校准情况)及试剂信息(名称、纯度、批号)。
②危险试剂操作需备注安全防护措施(如通风橱使用、防护装备)。
四、审核与存档要求
1. 内部审核流程
①一级审核由检测人员自查数据逻辑性,二级由专业审核员核验方法合规性,三级由技术负责人终审。
②审核需标注审核意见及签名,并存档备查。
2. 存档规范
①原始记录需与检测报告、样品信息等关联文件统一编号,长期保存。
②电子记录需加密管理,纸质记录防潮防火,确保可追溯性。
五、问题处理与改进
1. 异常情况应对
①记录实验中断原因(如样品缺陷、仪器故障)及处理措施。
②不合格项需标注复检结果及结论调整依据。
2. 持续优化机制
①通过审核总结常见错误(如记录漏项、计算错误),针对性强化培训。
②定期开展记录规范性评比,提升细节把控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