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热线:15635143639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新闻动态

过氧化值

行业新闻 2025-04-15

1. 定义与化学意义

过氧化值表示1千克样品中活性氧的含量,以毫摩尔过氧化物(mmol/kg)为单位。它直接反映油脂中氢过氧化物的积累量,是衡量氧化酸败程度的核心指标。

  • 化学意义:油脂氧化后生成氢过氧化物、醛、酮等产物,过氧化值越高,表明氧化程度越深,油脂新鲜度和稳定性越差。
  • 食品安全关联:过氧化值超标会导致食品产生哈喇味、营养成分流失,甚至生成有害物质(如醛、酮),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肠胃不适、肝脏损伤及心血管疾病。

2. 测定方法

  • 碘量法(经典方法)
          
    油脂过氧化物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单质,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,通过消耗体积计算过氧化值。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易受干扰。
  • 色谱法(精准方法)
          
    利用气相或液相色谱直接测定过氧化物含量,灵敏度高,适用于复杂样品分析。

3. 影响因素

  • 内在因素
    • 脂肪酸组成:不饱和脂肪酸(尤其是含多个双键的脂肪酸)更易氧化。
    • 金属离子Cu²Fe²等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加速氧化反应。
  • 外在因素
    • 光照:短波长光(如紫外光)激活氧气生成臭氧,加速氧化。
    • 温度:高温增强脂肪酶活性,加快氧化速度;但短时高温(如膨化处理)可钝化酶活。
    • 氧气与水分:氧气直接接触促进氧化,水分增加霉菌繁殖,加速水解酸败。

4. 国际标准与法规

  • 中国标准
          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》(GB 2716-2018)规定,植物原油和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应 ≤0.25 g/100g。超标食品需禁止销售。
  • 合规建议
    • 生产企业需优化工艺(如隔氧包装、添加抗氧化剂),合理控制贮存条件(低温、避光)。
    • 消费者应选择小包装油脂,避免反复开封,并注意保质期。